【丽院之星】卓么措:潜心育人传薪火,跋涉田野守文脉

作者:融媒体中心 温杰芸 赵舒逸创建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发布时间:2024-09-01浏览次数:481


【人物简介】卓么措,女,藏族,青海贵南人。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2024年度“丽院之星”获得者。她长期致力于民族教育、民间文艺的研究,主讲《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等多门教育学相关课程,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研究完成省部级项目8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类—专著)A类。

 

从青海西宁浙江丽水深耕不辍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情怀,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探索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她是我校2024年度“丽院之星”——卓么措。



十六载矢志不渝,匠心传承唐卡情

2008年博士在读期间,卓么措老师首次踏入隆务河谷进行田野调研。从那时起,她便与热贡这片土地、与精美的唐卡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访谈阿客斗尕、阿客西合道、阿客更登达吉三位唐卡艺术大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学艺之路。用镜头捕捉静态的精湛,用影像定格动态的画面用文字载那些关于成长、学艺、造诣、感悟、传承的珍贵技艺与记忆。从最初博士论文《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以热贡唐卡为例》的萌芽,《热贡艺术及传承人•唐卡》丛书问世,她用十六年挖掘、提炼、展示热贡唐卡历史底蕴与智慧结晶,剖析其在数字化浪潮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时代精神激活其蓬勃生命力彰显突出特性文化魅力。

热贡唐卡艺术是“民族融合活化石”,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了生动活态呈现热贡唐卡传承发展、焕发新生的实践特色。以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热贡唐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卓么措教授表示,她以口述史为舟,以工匠精神为帆,将珍贵的“口头文化遗产”,精心整理成不朽的文字丰碑。她的作品让热贡唐卡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艺海扬帆守匠心坚守信仰存心中

2021年,卓么措教授来到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任教与丽水这座积淀深厚的文化古都一见钟情,着迷于天生丽质的秀山丽水,更钟情于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丽水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文化遗产的富矿地,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被誉为“丽水三宝”,这里还拥有1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容应对田野调研脚步从青藏高原丈量到江南水乡,迎接非遗项目由热贡艺术切换为畲族“三月三”等一系列新课题的研究挑战,始终坚守田野实践与内心信仰。

一如既往问道于田野,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领域努力探索,勇毅前行。穿梭于田野与书斋之间,与丽水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扎根田野、守望民间书写时代,关注从文化遗产识别、保护、传承、发展全过程的文化遗产创新体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沉的专注虔诚的敬畏,更加坚定自觉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与传承模式为丽水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德树人守初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卓么措教授不仅是学术的攀登者,更是教育的践行家。她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强调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她将教学的热爱倾注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响应教育部“慕课西部行”号召,与原工作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携手合作,共建共享“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实现共同招生运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模式,主持并结题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支持在研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人工智能+乡村教育振兴”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卓么措教授的高尚师德体现在她对学生成长的无私帮助与深切关怀中,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等称号 

 

记者手札】卓么措教授,矢志不渝十六年,深耕唐卡艺术田;匠心独运绘斑斓,口述非遗续根源;她怀着拳拳之心谱写文化传承新篇,她以教育热忱于学子心田播希望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