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晶波,黑龙江人,天体物理学博士、教授。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天眼FAST观测项目评审专家、FAST青少年观测方案评审终评专家、中国天眼FAST用户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射电脉冲星相关研究,包括脉冲星计时阵、脉冲星计时、脉冲双星、极低频引力波探测、脉冲星辐射性质等,在相关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发计划项目。
在宇宙漫步:耐心与毅力
近日,我校工学院王晶波教授发表的论文成果《Change of Rotation Measure during the Eclipse of a Black Widow PSR J2051-0827》(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23, 955, 36)被AAS Nova网站遴选为近期研究亮点,以《Magnetic Last Moments》为题在该网站头条报道,并同步转载至AAS Facebook及 AAS Nova Facebook。
美国天文学会(AAS)是美国最主要的专业天文学机构之一。而AAS Nova(Astrophysical Astronomy Society Nova)是AAS非常重要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项目,旨在遴选旗下期刊的亮点研究成果,并定期在其网站发布,以期为学术界和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解相关领域重要突破和发现的窗口,促进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交流。
王晶波教授的研究使用中国天眼FAST对蜘蛛脉冲星PSR J2051-0827进行观测,基于FAST高灵敏度的优势详细分析掩食附近的偏振变化细节,成功测量到法拉第旋转量的变化,为伴星存在磁场提供了直接证据。
在谈及做科研的过程时,王教授表示:“科研工作确实需要耐心和毅力。通常,我会先提交望远镜使用申请,获批后便开始观测目标天体并收集数据。之后,便是漫长的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过程……”即便是在这样枯燥烦闷的工作中,王晶波教授依旧将此作为自己与天文相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也是他能在太空尽情漫步,与各式各样的天体接触的重要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理论模型的构建等。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积极与同行学者讨论,寻求解决方案。”他表示,事实上,科研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通过不断尝试和修正来解决问题。
正是凭借着一腔的热情与喜爱,王教授在科研的路上从未因任何困难而停止过脚步,永远向上,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目标天体所在的远方。
在宇宙观奇:诚心与热爱
王晶波教授主要从事天文学研究,经常使用射电望远镜来观测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据王教授介绍,射电望远镜,外形类似于常用的接收卫星电视的天线,就像一口很大的锅。观测的过程需要的是百分之两百的专注。
正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绝对挚诚,王教授从没有一刻的懈怠。但就算在如此高标准的工作下,他也能采撷到很多的小美好:“记得2012年,我第一次出国,来到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小镇。那里的64米射电望远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夜晚,我有幸目睹了南半球璀璨的星空,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我还和同行们一起爬上了数十米高望远镜的支架顶端,安全帽差点掉了下去,幸亏当时我眼疾手快抓住了。我的老师和朋友,在这个64米的大锅里面打板球,非常有趣……”当回忆起这段过往趣事,王教授两眼闪出了光芒,正如帕克斯小镇那一夜的灿烂星空。
在太空领航:初心与坚持
在谈及当下青年与天文学时,他表示:“天文学是一门探索宇宙奥秘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很值得同学们去了解它。如果有可能,有兴趣,向天文学方向发展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对此,王教授还介绍了一下他研究的脉冲星。“脉冲星不停地发出‘滴答滴答’的脉冲,这些脉冲信号是由它们自己的旋转产生的,就像灯塔一样;脉冲星实际上是在恒星死去后留下的残骸,它们旋转得非常快,并拥有超强的磁场。这些脉冲星是宇宙里最准时的‘闹钟’,发出的脉冲信号如此规律,我们甚至可以用它们来做天文导航,就像航海家用星星导航一样。”
正如脉冲星能作为遨游宇宙的导航一样,王教授热切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找到支撑自己热爱的事业“导航星”。“若是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马上背上自己的好奇与勇敢,开启在宇宙探索的奇遇吧,我很愿作学生们的领头!”王教授笑着说。
【记者手札】王晶波教授虚怀若谷,行远至稳,在天文学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持之以恒,将创新与希冀同歌。在王教授的钻研探索精神指引下,相信丽院学子对天文学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期盼每个人都能找寻到自己的“脉冲星”,在钟爱的领域有星指引,有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