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邹建利,笔名天健,书法教授,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主席团委员、省书协行书委员会副主任,丽水市书协主席、市高级人才联合会书法专家组组长、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胡抗美书法博士班学员,入选浙江省书坛精英40家。
曾获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荣誉称号,丽水市“瓯江文化奖”突出成就提名奖、市高级人才联合会优秀专家等荣誉;学术论文发表于《高等教育研究》《中国书法》《浙江社会科学》《美术与设计》《甘肃社会科学》《美术大观》等核心刊物,获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1篇;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七届、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草书展、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作品展、全国书画小品展、中国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全国扇面书法邀请展、第二届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日联展)、全国百人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华东地区青年书法联展、江浙沪三省市书法篆刻作品展、浙江·江苏书法名家邀请展、浙江·四川名家书法邀请展,浙江书法精英展等大型书展,2017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中心)举办个人书展。
一身沉香,一手墨色,一双明眸闪着光,看上去总是神采奕奕的样子……他,就是丽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邹建利教授,一个与笔墨携手一生的书家,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教师。
眼中无书法,心中有书香。与邹老师交谈,看邹老师书写,深觉字如其人。他擅长行草,书写时笔触轻灵、富有节奏;他的作品笔意韵致醇厚、劲健洒脱,有一种清刚飘逸之气。
邹老师坦言,自己从小就有活泼好动且顽皮淘气的性子,然而在开始接触书法后,却常常拿起笔就放不下,沉浸在笔墨与纸张的交融中,不知不觉中热爱上了这门静心的艺术,练习书法成为一种享受。四十年过去,仍沉醉其中,丝毫不觉疲惫。即使已过了天命之年,依然坚持日课,力求在每一个笔画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不断提升书法造诣。他把精益求精作为毕生的追求,常常给自己“清零”,从基础练起,以期更上一层楼。
他认为,当代书法创新必须植根传统、借古开今,才能有所作为。传统功夫肤浅、文化修养浅薄、现代意识贫弱、时代精神残缺,最终逃不脱被淘汰的命运。“钟(钟繇)、张(张旭)、‘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所以成为百世楷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作品‘精妙绝伦、会美俱深’,更在于他们能变古出新,独具个性。书法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邹老师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
邹老师说,成为老师,既是命运所定,又是自身所喜。他将永远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用心育学子,尽心教书法。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向学校申请了一间专业书法教室,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在练习书法时遇到困难,他总会亲身示范、细心指导,让学生们观察体悟、掌握技能。对于手法略显笨拙的初学者,他会给予暖心鼓励;而面对懒惰散漫的学生,他则会严厉批评。“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他将自己毕生所学教授给学生,期望学生能够不负韶华,不负自我。你看,教室外走廊上挂着的学生作品,已经颇见风骨功力。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邹老师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一批好学生。”他先后在松阳师范学校、丽水工业学校、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学院从事书法教学,曾被评为全国中师优秀书法教师。从教37年,桃李遍天下,他的学生中有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会员以及一大批中小学优秀书法教师和书法人才,还有学生的子女也在他的指导下走上了书法专业道路,他们已成为当地书法领域的中坚力量。
古人云:“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成功从不是一步登天,邹老师经历很多困难才获得如今的成就,正如他自己的笔名“天健”,不仅有“天天健康”的意思,更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毅精神,因此,他自己就是鼓励学生不畏艰难的最好榜样。
采访接近尾声,邹老师为丽院学子送上殷殷寄语:“现在的苦不是苦,唯苦过方知甜。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应奋斗!”
记者手札:挥毫一笔,顷刻入木三分,教书育人,桃李遍布天下。墨是他的心,笔是他的魂,在笔墨世界中,他将行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