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是我校2020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的第一天,第一批返校的同学告别家人,提上行装,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学校。
上午8点30分,南大门,多云,气温20℃。
刚结束36个小时火车行程的宦永成马不停蹄赶到学校,成为这次春季开学最早踏进校门的同学之一。
“呀!这是我的学生!宦永成,民族学院在这边!”刚接受完健康码查验、体温监测和消毒的宦永成还没来得及背上背包,就听到在此等候多时的龚文老师亲切地呼喊。他连忙跑过去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行程,并填报了健康申报表。
“火车上的防控措施做的很严密,进站出站有非常多的检测,在行驶过程中列车员也多次来前来测量体温。”家住内蒙古通辽市的宦永成提前两天坐上了回程的火车,他表示,这一路上,除了各式各样的“被动检查”,自己也主动做好了防护:“这趟车我坐了四年了,以前还挺爱聊天的,这次全程‘静音’,带好口罩,不是看书就是睡觉,喝水吃饭也都非常小心翼翼。”
看到学校迎接的“大场面”,宦永成直呼心情激动!假期里,他除了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帮父母干了不少农活。毕业后打算在浙江求职的他早已回校心切:“看我背的这个小背包,就是我寒假带回家的行李,没想到在家一待竟然待了这么久。”关于回校后的学习、生活打算,他表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打扫寝室,“然后再润色润色毕业论文,向杭州等地投投简历,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心仪的工作,希望能实现愿望!”
刚送走宦永成,第二位到校同学的身影出现在南门外,负责查验二维码、测温、消毒的老师们纷纷站起身,笑脸相迎,离南大门最远的辅导员老师们也急切地探出了头,期待看到熟悉的面孔……
上午10点至11点,高铁站、市核酸检测点,晴朗,气温26℃。
10点10分,K307次列车准时到达丽水站,司伟老师在出口处垫着脚,寻找工学院学生朱同学的身影。
湖北籍学生,是这几个月来学校心头最深的牵挂,他们身处抗击疫情的最前方,与家乡人民并肩作战,迎接考验,用坚守彰显了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朱同学就是其中一位。
从碰面到坐上学校接驳的专车,朱同学的动作非常迅速。从仙桃到丽水,他经历了19个小时的车程,然而离回到学校,他还需要再等一天,“希望时间能快点,好想回寝室。”
车子驶入核酸检测点,报到的流程非常顺畅,很快朱同学就住进了客房。“条件不错!”他忍不住拍了一段小视频。刚放下行李没多久,工作人员就把午餐送到了门口。“有鸡腿、青菜,荤素搭配均匀”,朱同学吃完午饭,掏出笔记本开始学习,“之前转过专业,所以还有未修完的课程,这个假期我丝毫没放松,回学校也一样,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如期毕业”。
“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我非常理解学校的管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自己,为了他人的安全,做好配合是我们的责任。”朱同学的核酸检测安排在下午,对他而言,这就像是一次简单的体检,“就抽一小管子血,没啥好怕的!”
下午15点至16点,南大门、德涵书院,晴朗,气温30℃。
“你太适合做导游了,想不想留在丽水工作?丽水有非常多的景区需要你这样能说会道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德涵书院10栋123寝室传来阵阵笑声,校党委书记廖思红在向自城同学声情并茂地介绍下,“游览”了一遍他的寝室:北边柜门上贴的是我们的自画像;阳台上的这条“鱼坚强”在这个寒假顽强地活了下来;还有这颗文竹,看!比放假前高了这么多……
看到学校培养的学生如此能干,廖思红非常欣慰:“在疫情防控期间,就是需要像你这样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开学后,学校会竭尽全力保障大家的安全,同学们只要认真对待、主动配合,保持积极的心态就好。”受疫情影响,今年旅游市场表现低迷,谈及求职,之前在多家旅行社实习的向自城风趣地表示自己要“被跳槽”了。廖思红安慰他要从长计议,要看到旅游行业积极向好的长远发展态势。她还叮嘱向自城练好“内功”,“本领在手,到哪都吃香,做什么都不怕。”
从南大门的报到点,到德涵书院学生寝室,廖思红跟随学生体验了开学报到的流程。一路上,她提醒工作人员,学生刚从温暖的家中回来,舟车劳顿,学校的防控措施虽然严格,但态度不要太严肃,一定要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如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