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继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作者:学通社 杨祖杏 雷叶诗沁 郑双红创建部门:发布时间:2019-03-28浏览次数:2863

  

  

【人物简介】邹继华: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与健康学院护理学专业负责人、护理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慢性疾病护理与健康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5年开始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和菲律宾远东大学进修学习。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等。在《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任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急诊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副主编,参编了国家规划教材共13部。负责《临床护理技能》课程、黑龙江精品课程建设。

  

记得二十岁那年,青涩的她成了温暖可爱的白衣天使,而如今她已经是一名默默辛勤劳作的“园丁”。从四方病房到三尺讲台,这一路上少不了风风雨雨,但她永不言弃,一路上披荆斩棘,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她,就是邹继华老师。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这句话用来形容邹老师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回顾过去的几十载春秋,每一帧都是她努力前进的画面。

  

五年从医,行无止息

  

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在誓言中说到:“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及家务之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邹继华老师在从事护理工作起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当年,刚步入护理行业,二十岁的她还保留着些许孩童般的稚嫩,但她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自己进入角色,用自己的热情、灿烂的笑容温暖每一位患者,为病人缓解身心痛苦。在医院做护士期间,她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不满于安稳的现状,便开启了白天学习、晚上值班的生活,即使劳累,也毫不懈怠。对她来说,那段时间是艰苦的,但也是珍贵的,它为自己的人生之旅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次求学,臻于完善  

  

“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抵达。”从谈话中,我们发现邹继华老师身上散发着一股不一样的气息。她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只当一名护士,她希望踏上更广阔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院的设备和护理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邹老师认为自己应该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渴望新知识的她,先后到国内外几所大学进修,在每次的进修中,她及时给自己打了一剂“知识营养针”。赴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学习回来之后,邹老师发现我国的护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通过学习考察,她认为,“护理不仅仅只是面对病人,还要帮助健康和亚健康的人群。”

  

诲人不倦,春风化雨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从医多年后,邹继华老师从白衣天使变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课堂上,邹老师用积极认真的精神感染着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点的同时穿插案例教学,让学生们能更容易地掌握核心知识。邹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面对病患要永远保持微笑,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她这样提醒着学生。医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邹老师一方面以优秀学子的事例鼓励学生,为他们在前进的路上点起星星灯火,另一方面,她传授一些技巧,指导学生学会化解压力。  

在教学之余,邹老师还在科学研究的路上孜孜不倦,取得了丰硕成果。她表示,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反哺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医学领域日新月异,老师讲授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才能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据她介绍,当前她正着手准备新的论文研究方向,关注日益显著的老年人护理问题。


记者手札:“人生应当走过逼仄的深巷,去寻找远方曼妙多姿的风景。”邹老师走走停停,从四方病房跨越到三尺讲台,但她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一直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