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辉:心怀梦想,永不停息

作者:学通社 邵奕 何佳 刘伊诺创建部门:发布时间:2018-12-13浏览次数:2350

      

 

     

    【人物简介】张文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事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现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丽水市“机器换人”专家组组长,浙江省“机器换人”专家组专家;丽水市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主任;省重点实验室方向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市重大、重点课题各1项,累计到帐经费200余万元;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面上基金等10余项;作为第一专利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机械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连续两届获“丽水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第1名。其标志性研究成果入选浙江省优秀成果汇编,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访与报道。

  

12月的夜晚,窗外阴雨连绵,漆黑一片,然而张文辉老师的办公室却仍然亮着灯,一张张桌子上摆放着各种机械装置和厚厚的专业书籍。到了晚上十点,有不少学生依然在实验室里进行机器的调试与研究。虽然只能听见键盘敲击的轻响和相互讨论的低语,但还是能感受到他们对机器人技术的钟情与热爱。

张老师从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在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成果斐然。他来校后,抓住丽水市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契机,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先后协助丽水市开发区管委会申报“省级机器人产业基地”并最终获批,多次应邀参加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会议,并建言献策。2015年,由其牵头的市机器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获批。

机器人产业是高端装备,涉及很多技术壁垒,张老师深感任重道远。不少公司第一次来校考察时,对学校做机器人产业的实力持怀疑态度。面对这种质疑,他并未退缩,而是带着团队日夜泡在实验里,凌晨一二点结束工作更是家常便饭。“虽然说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有信心把它做到最好。”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由其领衔的团队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与数据采集、人机交互与总线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相继实现突破,研制样机20余台,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当技术专家进行审查时,对我校在机器人科研方面的进步赞叹不已,畅尔公司的林总更称赞张老师是一位充满情怀和责任的老师。这对于他个人和团队来说,是莫大的肯定。

现如今,浙江乃至全国都迫切需要机器人技术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张老师认为,学术界与工业界虽然着力点不同,但却互相补充,相互推进。秉承“掌握关键技术,追踪前沿科技”的原则,张文辉老师带领团队面向地方,积极提供产业化服务。针对丽水本地企业——浙江斯凯瑞机器人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精度不高的问题,他采用标定技术与补偿算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使得这一关键指标达到国内一线品牌水平。张老师表示,虽然机器人已经诞生了几十年,但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比如“参数突变”“振动抑制”“非合作目标捕获”等等方面。科研的过程是艰辛和充满荆棘的,有些学者穷其一生,追求一个科学问题的求解,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心怀梦想,以苦为乐,这就是张老师身上体现出的精神。

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执着追求,在教学育人方面也用心培育。张老师说,高校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这一点国内外高校都是一致的。“我热爱科研工作,但我也是一个老师。”他笑着说道,“科研如何支持育人,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一直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就业方面取得优势,他一直把时下工业领域最流行和最前沿的技术作为主要育人方向,教给学生最新的理念。同时针对当前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告诉他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学什么、做什么,如何学、如何做。正因为如此,从他的实验室走出的学生在毕业后格外抢手。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裘罗浙说:“看到张老师这么勤奋,我也告诉自己更要好好努力。”看着张老师每天工作到深夜,假期还泡在实验室,学生们看在眼里,也默默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张文辉老师坦言,能加入到实验室研究的毕竟是少数,培养出更多学生也是他的一个目标。考虑到明年有关机器人的新课程,他将目光投向了教材的编写。他说:“机器人作为未来人工智能的载体,现在才刚刚起步,当前高校主流教材主要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译本,还缺少有的放矢,兼顾理论实践,适合国内的教材……”目前他正在尝试编写这样一本教材。

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相关书籍,那小小的一方天地承载了他的梦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的未来。

夜晚,实验室里还有人在作研究,为了不影响到学生,整个采访过程,张老师一直都尽量压低声音。当我们谈到科研成果时,他的脸上是欣喜、是自豪,但被问及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时,他也只是几句“努力去做”的轻描淡写。心怀梦想,永不停息也许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吧!